作物栽培分期灌溉技巧

  (1)泡田、泡田用水量占全体水量的30%左右,为了节俭用水,可履行秋翻,早春履行干耙整平田面或用旋耕犁旋耕。此后再用浅水集中泡田。边抹埂、边水耙、水到田,人到田、耙到田。

  (2)返青期插秧后,为增进早返青,缓苗快,增长早期低节位分蘖,要浅灌水,水层在3cm以内。但因为插秧时根部易受损,吸水能力弱,因此不断增水,这样能够减少叶面蒸发,以利增柔和抗风,增进早生新根。

  (3)有效分蘖期。这个时期通常在返青后到6月末。为增进早期低节位有效分蘖,采取浅水灌溉,恰当晒田。通常水层在1—3cm。这个时期要及时追肥分蘖叶肥和化学除草。为了提高肥效和化学除草效果,在药效期内不灌、不排、维持水层5—7天。

  (4)分蘖终止期为了节制无效分蘖、避免植株徒长,在6月末、7月初。要及时排水晒田到人踏上有轻微足迹并有开裂细纹为止。通常晒田7—8天。晒田后,即能节制无效分,又能够增进根系发育,避免植株过早封垄,贪青倒伏,以利于通风透光。但盐碱地及瘦田和弱苗不要晒田,可用10—13cm的深水层节制无效分蘖。

  (5)幼穗形成—抽穗开发期这个时期开端幼穗分化,生长机能强、光合作用茂盛,耗水量大,是水稻一生的生理和环境需水顶峰期,需要较深灌溉,通常维持4—6cm水层为宜。这个时期要巧施穗肥和粒肥。

  (6)灌浆—乳熟期,这个时期合理灌水,是养根促叶,有利于干物质积攒,增长粒重的重要时期。为了延续维持根系较强的生机,维持叶片的光合作用,应采取间歇灌溉。也就是灌上了3cm水层后,天然耗费到田面无水层,湿润维持2—3天,再灌*水,循环进行。如果水层停留超过6—7天,可排水间歇。

  (7)黄熟期:进黄熟后,生理需水显然下降,要节制和减少供水。通常在温度适宜,成熟期15—20天要排水,提高地温,增进早熟,但要就地取材,洼地要早,旱地、碱地要晚,以不涌现早衰为准。

打赏
分享给身边的朋友
0相关评论
资讯推荐
桃树的苗木繁育应采用什么方法?

桃树的苗木繁育应采用什么方法?

盆栽腊梅为什么花朵很少?盆栽腊梅花少原因及解决措施

盆栽腊梅为什么花朵很少?盆栽腊梅花少原因及解决措施

猪伪狂犬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

猪伪狂犬病的症状及防治措施

肉鸽养殖效益好饲喂管理有方法

肉鸽养殖效益好饲喂管理有方法

水稻穗上发芽的原因及防治

水稻穗上发芽的原因及防治

桃树冻害症状表现和补救措施

桃树冻害症状表现和补救措施

土豆几月份种合适?

土豆几月份种合适?

呋虫胺使用方法和用量

呋虫胺使用方法和用量

资讯排行